急性虫螨腈中毒诊治中国专家共识(2025)
基于最新临床研究与急诊救治需求的权威指南
毒代动力学特点
吸收与分布
吸收途径:消化道(主要)、呼吸道、皮肤、眼
消化道吸收:24h吸收率约30%,达峰时间8-12h,存在肠肝循环持续吸收
组织分布:脂肪 > 血液 > 肝 > 肾 > 肌肉 > 脑,易穿透血脑屏障
代谢与清除
代谢产物:肝内代谢为溴代吡咯腈(毒性为原药的10倍)
半衰期:约56小时
排泄途径:70%经粪便/尿液排泄,血液灌流后需警惕毒物再释放入血
中毒机制与靶器官损伤
核心病理机制
代谢物溴代吡咯腈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,阻断ATP合成 → 细胞能量衰竭
心脏
心肌能量衰竭
脑
中枢神经系统损伤
骨骼肌
横纹肌溶解
临床表现与分期
分期 | 时间窗 | 症状与体征 |
---|---|---|
潜伏期 | 数分钟-14天 | 恶心、呕吐、腹痛(消化道暴露);皮肤红肿(皮肤暴露);易被误诊为轻症 |
进展期 | 1-7天 | 高热(>38.5℃)、大汗、肌酸激酶(CK)↑↑、意识障碍(昏迷/谵妄)、肌强直、瘫痪 |
衰竭期 | 4-20天 | 中枢性呼吸衰竭、休克、多器官功能障碍(心肝肾功能衰竭)→ 高病死率 |
诊断标准
确诊依据
毒物接触史
典型临床表现
血/尿毒物检测(液相色谱-质谱法)
关键实验室指标
CK > 1000 U/L
肌红蛋白↑
肝酶↑
乳酸↑、代谢性酸中毒
救治方案(循证推荐)
清除毒物(证据等级Ⅱ,推荐A)
消化道暴露
6h内清水洗胃
活性炭50g q6h×3天
甘露醇导泻
皮肤/眼暴露
流动水冲洗 ≥ 15分钟
血液净化(证据等级Ⅲ,推荐B)
指征
昏迷
CK > 5000 U/L
进行性加重的代谢性酸中毒
方案
血液灌流(HP)为首选
每次2-3h,q12h×3-5次
必要时联用CVVH(连续静脉-静脉血液滤过)
对症支持治疗
降温
物理降温
退热药(对乙酰氨基酚)
避免布洛芬加重肝损
纠正代谢紊乱
碳酸氢钠纠酸(目标pH > 7.2)
维持血钾3.5-4.5 mmol/L
器官保护
心肌损伤:磷酸肌酸钠 1g ivgtt qd
肝损伤:还原型谷胱甘肽 1.8g ivgtt qd
横纹肌溶解:大量补液 + 碱化尿液
禁用药物
苯二氮䓬类
加重中枢抑制
丙泊酚
加重线粒体损伤
β受体阻滞剂
抑制代偿性心率增快
预后评估
死亡高危因素
服毒量 > 10%溶液50mL
进展期出现昏迷/高热/CK > 10,000 U/L
合并混合农药中毒
病死率
死亡高峰为中毒后4-20天
典型病例报告(模拟50kg患者)
患者基本信息
性别/年龄
女性,50岁
主诉
自服"甲维·虫螨腈"农药约60mL 3小时,伴呕吐、头晕
既往史
抑郁症5年,未规律服药;无肝肾疾病
现病史
呕吐3次(含绿色药液),诉头晕、上腹灼痛,无意识障碍
体温升至38.5℃,全身大汗,四肢无力,血CK 1,520 U/L
体温39.8℃,谵妄,双下肢肌力0级,CK升至15,800 U/L,肌酐180 μmol/L
诊治经过
时间 | 治疗措施 | 药物用法(50kg体重) |
---|---|---|
0-2h(急诊科) |
| 生理盐水500mL + 10%氯化钾10mL ivgtt(维持水电解质) |
2-24h(ICU) |
| HP参数:炭肾灌流器,血流速150mL/min,肝素抗凝(首剂40mg,维持10mg/h) 5%碳酸氢钠100mL ivgtt st,后以250mL/h泵入(尿pH目标7.0) |
24-72h |
| 磷酸肌酸钠:1g + 5%葡萄糖250mL ivgtt qd(30min输完) 还原型谷胱甘肽:1.8g + 生理盐水100mL ivgtt qd 补液:生理盐水200mL/h |
第4天 | 出现呼吸衰竭 →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| 咪达唑仑镇静:0.05mg/kg/h iv泵入(避免丙泊酚) |
第7-14天 | 意识转清,肌力恢复至3级,CK降至580 U/L → 转普通病房康复 | 营养支持:肠内营养混悬液500mL qd |
救治经验总结
早期识别潜伏期表现:呕吐后短暂"假愈期"易误诊,需动态监测CK、体温、意识
血液净化关键点:
HP应尽早启动(
<12h)并重复多次(至少3次),对抗毒物再分布<>CVVH适用于合并急性肾损伤或严重酸中毒者(置换量35mL/kg/h)
精准液体管理:
横纹肌溶解期:生理盐水维持尿量200-300mL/h
衰竭期:限制入量(
<1500ml>
避免医源性损伤:禁用线粒体毒性药物(如丙泊酚、布洛芬)
注:病例基于文献报道的致死性案例优化,模拟存活结局以体现救治有效性
临床建议流程图(急诊科快速响应)
强调早期血液净化与避免线粒体毒性药物是救治核心。急诊科需警惕"假愈期"后的迟发性恶化!
标签: 虫螨腈中毒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