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痛腹泻伴血小板减少急诊诊疗方案
基于最新指南及专家共识的循证医学建议
急诊初步评估与生命支持
需在10-30分钟内完成
确认血小板减少
• 定义:血小板计数
<100×10⁹>• 排除假性减少:EDTA依赖性聚集需复查枸橼酸钠抗凝血
快速评估出血与血栓风险
出血征象:
皮肤瘀斑、黏膜出血(如齿龈/鼻出血)、呕血/黑便、血便、颅内出血(头痛/意识障碍)
血栓高风险:
腹痛进行性加重、肠梗阻体征(如高调肠鸣音消失)、血便提示肠缺血(肠系膜静脉血栓可能)
实验室筛查
凝血功能(PT/APTT/FDP/D-二聚体)、外周血涂片(排除微血管病性溶血)
稳定生命体征
• 开放静脉通路,纠正休克(快速补液+血管活性药物)
• 活动性出血者:输注血小板(目标计数≥50×10⁹/L),中枢神经系统出血需≥100×10⁹/L
关键鉴别诊断与紧急检查
病因分类与优先排查
| 病因类别 | 重点疾病 | 确诊方法 |
|---|---|---|
| 感染性疾病 |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(SFTSV)、脓毒症、肠道感染(沙门菌/志贺菌) | SFTSV核酸检测、血培养、便培养/毒素检测 |
| 血栓/微血管病 | 肠系膜静脉血栓、TTP(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)、HUS(溶血尿毒综合征) | ADAMTS13活性(<10%支持ttp)、ct血管造影<> |
| 血液系统疾病 | ITP(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)、DIC(弥散性血管内凝血) | 骨髓穿刺(急诊非必需)、抗血小板抗体、凝血功能 |
| 药物/中毒 | 抗生素(β-内酰胺类)、抗肿瘤药、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相关肠病) | 停药试验、毒物筛查 |
| 全身性疾病 | 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、肝硬化门脉高压 | ANA/抗dsDNA、腹部超声/CT |
针对性检查项目
感染筛查
血常规(白细胞减少支持SFTSV)、CRP/PCT(细菌感染时升高)
血栓评估
D-二聚体>5mg/L提示高凝状态;CT血管造影诊断肠系膜血栓
微血管病溶血证据
外周血涂片见破碎红细胞(>1%)、LDH升高、结合珠蛋白降低
免疫指标
抗磷脂抗体(排除抗磷脂综合征)、补体C3/C4
病因导向的特异性处理
感染相关血小板减少
SFTSV(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)
• 抗病毒:利巴韦林(早期有效,重症证据不足)
• 免疫调节:静注人免疫球蛋白(IVIg 0.4g/kg×3–5天),重症可用糖皮质激素(甲泼尼龙1–2mg/kg/d)
脓毒症/细菌性肠炎
• 抗生素:碳青霉烯类(覆盖革兰阴性菌)+万古霉素(MRSA风险)
• 血小板生成素(rhTPO):300U/kg/d皮下注射,3–5天起效,减少输注需求
血栓/微血管病相关
肠系膜静脉血栓
• 抗凝:低分子肝素(目标抗Xa因子0.5–1.0 IU/mL)
• 手术:肠坏死时急诊剖腹探查
TTP/HUS
• 血浆置换:每日1.5倍血浆量,至血小板>150×10⁹/L
• 难治性TTP:利妥昔单抗(375mg/m²/周×4周)
免疫/药物相关
ITP伴活动性出血
• 一线:糖皮质激素(地塞米松40mg/d×4天)+ IVIg(1g/kg×2天)
• 二线:rhTPO或TPO受体激动剂(如艾曲泊帕)
药物诱导
• 立即停用可疑药物(如肝素、磺胺类)
• 必要时换用非肝素抗凝剂(阿加曲班)
急诊监护与过渡治疗
侵入性操作阈值
• 血小板≥50×10⁹/L:可行胃肠镜/血管造影
• 血小板
<30×10⁹>
抗凝矛盾处理
血小板减少合并血栓(如ITP+肠系膜血栓):抗凝同时用rhTPO维持血小板≥50×10⁹/L
24–48小时监护重点
• 监测血小板动态变化(每6–12小时复查)
• 腹痛加重/血便:紧急CT排除肠缺血
参考文献(最新指南与核心文献)
中国成人血小板减少症急诊管理专家共识(2022)
定义、急诊评估流程、输注原则
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进展(2022)
SFTSV诊断标准与免疫调节治疗
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血栓/栓塞防治专家共识
血栓风险评估量表(表1)、抗凝与升板治疗平衡
rhTPO在急诊的应用(朱华栋等,2025)
升板药物在脓毒症/创伤中的快速升板价值
诊疗要点总结
腹痛腹泻伴血小板减少需优先排除危及生命的病因(SFTSV、TTP、肠系膜血栓),动态监测血小板及凝血功能,避免盲目输注血小板(除非活动性出血)。rhTPO作为安全升板药物,可减少输注需求并改善脓毒症预后。
标签: 临床经验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