杀虫双中毒专业指南与危重症抢救病例分析
依据最新中外指南及研究文献整理
杀虫双中毒专业指南
成分与规格
• 化学名:2-二甲胺基-1,3-双硫代磺酸钠基丙烷
• 剂型:工业品为25%水剂(含"双钠盐""单钠盐"及异构体)
• 理化性质:白色结晶(纯品),工业品为茶褐色液体,易溶于水,遇碱分解
中毒机制
代谢转化
口服后5分钟内,胃内30%转化为沙蚕毒素(NTX),60分钟基本代谢完全;NTX进一步转化为二氢沙蚕毒素(DHNTX)。
毒性作用
• 竞争性阻断胆碱受体(N型),抑制神经-肌肉传导,导致呼吸肌麻痹
• 抑制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(SDH),阻碍细胞呼吸,致器官缺氧
• 轻微抑制胆碱酯酶(AChE),但非主要机制
中毒剂量与致死量
中毒剂量
成人经口致死量约10–30g原药(相当于25%水剂40–120mL)
大鼠LD₅₀:450mg/kg(雄)
小鼠LD₅₀:241mg/kg(雌)
非生产性中毒死亡率
11.6%–14.0%(口服)
临床表现
潜伏期
口服5–60分钟,皮肤接触2–5小时
分型
轻度
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肌束震颤、瞳孔缩小
中度
发绀、抽搐、血压下降、短暂昏迷
重度
呼吸衰竭(呼吸肌麻痹或中枢抑制)
心跳骤停(因缺氧或直接心肌抑制)
多器官衰竭(肝肾功能损害、肺水肿)
诊疗方案
急救处理
洗胃
2%–4%碳酸氢钠或清水,服毒后60分钟内完成(胃内毒物60分钟基本排空)
导泻
洗胃后予活性炭30–50g + 硫酸钠导泻
皮肤清洗
肥皂水彻底冲洗
解毒剂
阿托品
抗毒蕈碱症状,不追求阿托品化(避免过量)
轻中度:0.5–1mg iv,q1–4h
重度:2–3mg iv,q15–60min,维持≤3日
巯基络合剂(首选二巯丙磺钠,DMPS)
用法:0.125g/次,第1天3–4次,第2天2–3次,iv(生理盐水稀释)
机制:断裂NTX与受体二硫键
禁用药物
肟类胆碱酯酶复能剂(解磷定等)
血液净化指征与方式
指征
• 重度中毒伴呼吸循环衰竭
• 急性肝肾功能损伤(Scr > 442μmol/L或ALT > 正常5倍)
• 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(pH < 7.2)
方式选择
首选血液灌流(HP)
清除游离毒素及蛋白结合物,早期(<12h)连续2次,间隔24h<>
HP+CVVH联用
合并多器官衰竭时,清除炎症介质及纠正内环境
危重症抢救病例(模拟案例)
病例概要
患者
女,36岁,50kg,无基础病史
主诉
自服25%杀虫双水剂100mL后1小时,意识不清伴呕吐
现病史
与家人争执后服毒,30分钟后出现呕吐(胃内容物+黄色液体),送院途中意识丧失、小便失禁
诊治经过
入院0小时(急诊科)
查体
昏迷,全身湿冷,瞳孔5mm(对光反射迟钝),BP 80/50mmHg,HR 130次/分,SpO₂ 85%
处理
• 气管插管+机械通气(FiO₂ 100%)
• 洗胃:2%碳酸氢钠液15000mL,反复冲洗至无色
• 导泻:活性炭50g + 硫酸钠20g 胃管注入
• 阿托品:首剂3mg iv,后2mg/h泵入(生理盐水50mL稀释)
入院0.5小时
突发心跳骤停,立即CPR + 肾上腺素1mg iv,5分钟后恢复自主循环
血液净化(HP+CVVH)
• HP:中毒后2小时启动,炭罐吸附,4小时/次,连续2日
• CVVH:置换液流速2000mL/h,超滤率100mL/h
入院24小时(ICU)
解毒治疗
• DMPS 0.125g + 生理盐水20mL iv(>10min),q6h,持续3日
• 阿托品减量至1mg q4h
并发症
• 肌酸激酶(CK) 5200U/L,急性肝损伤(ALT 480U/L)
• 血气分析:pH 7.18,乳酸 8.5mmol/L
处理
• 纠酸:5%碳酸氢钠125mL ivgtt
• 保肝:谷胱甘肽1.8g + 5%葡萄糖250mL ivgtt qd
转归
第3天意识转清,脱机拔管;第7天肝肾功能恢复,出院
救治经验总结
1.
关键时间窗
洗胃需在60分钟内完成,HP启动≤12小时
2.
呼吸循环支持优先
早期插管避免呼吸肌麻痹致死
阿托品改善微循环,但需防过量(目标:皮肤干燥,心率90–110次/分)
3.
DMPS的早期应用
首剂在洗胃后立即给予,逆转神经肌肉阻滞
4.
血液净化联合策略
HP清除毒素
CVVH纠正多器官衰竭
5.
监测重点
血气分析(q2–4h)、肌酶、肝肾功能
警惕二次分布(毒物再释放)致病情反复
以上内容综合中国《急性虫螨腈中毒专家共识》(2025)、《杀虫双中毒诊疗实践》及默沙东诊疗手册,强调早期解毒与器官支持并重
杀虫双中毒诊疗实践指南
依据最新临床指南及研究证据整理
核心要点
杀虫双中毒主要致死原因为呼吸肌麻痹,救治关键在于早期清除毒物、合理使用解毒剂及器官功能支持。
1 中毒机制与病理生理
毒物代谢特点
• 口服后5分钟内,胃内30%转化为沙蚕毒素(NTX)
• 60分钟后基本代谢完全,NTX进一步转化为二氢沙蚕毒素(DHNTX)
• 代谢产物分布:肾脏浓度最高,其次为肝、脾、肺、心、脑
• 易透过血脑屏障
毒性作用机制
• 神经肌肉阻滞:竞争性阻断N型胆碱受体,抑制神经-肌肉传导→导致呼吸肌麻痹(主要死因)
• 细胞呼吸抑制:抑制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(SDH),阻碍ATP生成→器官缺氧
• 次要作用:轻度抑制胆碱酯酶(AChE),加重胆碱能症状
2 临床表现分级与诊断要点
临床分期
潜伏期
口服中毒:5-60分钟
皮肤接触:2-5小时
症状分级
轻度: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肌束震颤、瞳孔缩小
中度:发绀、抽搐、血压下降、短暂昏迷
重度症状与诊断依据
重度症状
呼吸衰竭(呼吸肌麻痹或中枢抑制)
心跳骤停(缺氧或直接心肌抑制)
多器官衰竭(肝肾功能损害、肺水肿)
诊断依据
明确毒物接触史(口服、皮肤或吸入)
血胆碱酯酶轻度下降(偶见明显抑制)
肝酶升高(ALT)、肌酸激酶(CK)显著上升
代谢性酸中毒(pH < 7.2)
3 规范化诊疗流程
清除毒物
洗胃:口服中毒
<6小时内(最佳<60分钟),使用2%-4%碳酸氢钠或清水,总量15000-20000ml<>导泻:洗胃后注入活性炭30-50g + 硫酸钠20g
皮肤清洗:肥皂水持续冲洗≥15分钟
解毒剂应用
阿托品:小剂量、不追求阿托品化
巯基络合剂(首选DMPS):0.125g/次 + 生理盐水20mL iv(>10min)
禁用药物:解磷定等肟类复能剂(加重神经阻滞)
器官支持
呼吸支持:SpO₂ < 90%、呼吸频率>30次/分或呼吸肌无力→立即气管插管
循环支持:休克患者快速补液(生理盐水500-1000mL/h)
并发症处理:抽搐、肝损伤、酸中毒等对症治疗
血液净化指征与方式
指征
重度中毒伴呼吸循环衰竭
急性肝损伤(ALT > 5倍正常值)或肾损伤(Scr > 442μmol/L)
顽固性酸中毒(pH < 7.2)或乳酸>5mmol/L
方式选择
首选血液灌流(HP):中毒后12小时内启动,每次4小时,连续2日
HP+CVVH联用:多器官衰竭或高乳酸血症时使用
杀虫双代谢快,血液净化超过24小时疗效显著下降
4 救治经验与注意事项
时间窗管理
洗胃黄金时间≤60分钟(胃内毒物60分钟排空)
HP启动越早越好(≤12小时清除效率最佳)
中毒后1-2小时是呼吸肌麻痹高发期,需提前插管
解毒剂使用要点
阿托品不宜大剂量使用(避免诱发心律失常)
DMPS需足疗程(≥3日),防止"二次分布"致病情反复
预后指标
血NTX浓度>1.0μmol/L提示高危
CK>5000U/L需警惕横纹肌溶解
5 典型危重症抢救时间轴
病例
女,36岁,口服25%杀虫双100mL后30分钟昏迷
急诊科
洗胃:2%碳酸氢钠15000mL
阿托品:首剂3mg iv,继以2mg/h泵入(生理盐水50mL稀释)
心跳骤停
CPR后复苏
立即行HP+CVVH
ICU
DMPS:0.125g q6h iv
纠酸:5%碳酸氢钠125mL ivgtt
意识转清
脱机拔管
标签: 杀虫双中毒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