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行性出血热(肾综合征出血热)最新诊疗指南精要
基于《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》(2021)、《流行性出血热诊疗指南》(2025)及美国CDC病毒性出血热黄皮书(2024)
概述与病因机制
定义
由汉坦病毒(单股负链RNA病毒,布尼亚病毒科)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,以发热、出血、肾损害为特征。
传播途径
主要经鼠类排泄物(尿、粪、唾液)形成气溶胶吸入传播
次要途径:接触破损皮肤、消化道、母婴垂直传播
发病机制
病毒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→血管通透性增加→血浆外渗
免疫炎症反应过度激活→全身微循环障碍→低血压、休克、急性肾损伤
临床表现(典型五期经过)
发热期(3~7天)
高热(39~40℃)、"三痛"(头痛、腰痛、眼眶痛)、"三红"(颜面颈胸潮红)
出血倾向(腋下瘀点、结膜出血)、蛋白尿(+++以上)
低血压休克期(第4~6病日)
热退后血压骤降(收缩压<90mmhg)、四肢厥冷、意识障碍<>
少尿期(第5~8病日)
尿量<400ml>
多尿期(第9~14病日)
尿量>2000ml/日(可达8000ml),易脱水、低钾
恢复期(1~3个月)
肾功能逐渐恢复
诊断标准
疑似病例
流行病学史(疫区/鼠接触史)+ 发热期症状(发热+出血/肾损害表现)
确诊病例
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(发病3~5天后)
病毒RNA阳性(RT-PCR检测)
关键实验室指标
| 项目 | 阳性表现 |
|---|---|
| 血常规 | WBC↑(>10×10⁹/L)、异淋>7%、PLT↓ |
| 尿常规 | 蛋白尿(+++)、膜状物或包涵体 |
| 生化 | Cr↑、BUN↑、K⁺↑(少尿期) |
治疗方案("三早一少"原则)
发热期
抗病毒
利巴韦林 15mg/kg/d(50kg患者=750mg/d),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(>1小时),疗程3~5天
补液
平衡盐液1000~1500ml/d(如林格氏液),禁止单用葡萄糖液(加重低钠)
对症
物理降温,禁用发汗退热药(如布洛芬)
低血压休克期
扩容
首剂平衡盐液1000ml/h快速输注
胶体液(低右500ml或20%白蛋白50ml)交替输注
血管活性药
多巴胺 5~10μg/kg/min泵入(50kg:12.5~25mg+NS 50ml,5ml/h起)
少尿期
限液量
入量 = 前日尿量 + 500ml
利尿
呋塞米首剂20mg静推,无效时加倍(最大200mg),联用多巴胺2~3μg/kg/min扩肾血管
透析指征
无尿>2天、BUN>42.8mmol/L、K⁺>6.5mmol/L、肺水肿
多尿期
补液量
补液量为尿量2/3
补钾
口服氯化钾3~6g/d
鉴别诊断
发热性疾病
流感:无异淋↑、无肾损,咽拭子阳性
败血症:血培养阳性,无五期病程
出血性疾病
血小板减少性紫癜:无发热、肾衰竭,骨髓象异常
肾脏疾病
急性肾小球肾炎:链球菌感染史,无"三痛""三红"
预后
恢复期
多数1~3个月肾功能恢复正常
后遗症
5%遗留高血压或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
病死率
轻型<1%,重型(休克>
预防(依据专家共识2021)
疫苗接种
双价灭活疫苗(0、14天、6月三针),高危人群优先
防鼠灭鼠
疫区环境清理、毒饵站投放
典型病例分析(50kg男性急诊救治过程)
病例资料
基本信息:男,45岁,农民,高血压病史5年(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qd)
流行病学史:田间劳作时接触鼠类排泄物(发病前10天)
主诉:发热5天,意识模糊1天,无尿12小时
现病史与诊治经过
发热期(第1~3天)
症状
高热40℃、头痛、腰痛,当地予"退热药"(具体不详)后热退,但症状加重
急诊处理
利巴韦林750mg + 生理盐水250ml静滴(1小时输完)
平衡盐液1500ml/d(林格氏液500ml + 5%葡萄糖1000ml)
低血压休克期(第4天)
症状
BP 80/50mmHg,四肢湿冷,尿量<400ml<>
救治
平衡盐液1000ml/h快速输注 × 2小时
低右500ml 1小时内输完
多巴胺20mg + NS 50ml泵入(5ml/h → 10ml/h调速,维持MAP≥65mmHg)
少尿期(第5天)
症状
昏迷,全身瘀斑,呕血200ml,无尿,双肺湿啰音
实验室
WBC 25×10⁹/L、异淋15%、PLT 30×10⁹/L、Cr 450μmol/L、K⁺ 6.8mmol/L
救治
呋塞米40mg静推 → 80mg(2小时后无尿)
紧急血液透析(指征:无尿+高钾+肺水肿)
输注血小板1治疗量
多尿期(第8天)
尿量
尿量达5800ml/日,血K⁺ 3.0mmol/L
处理
补液量 = 5800ml × 2/3 ≈ 3900ml/d(葡萄糖盐水为主)
口服氯化钾4g/d + 静脉补钾3g/d(NS 500ml + KCl 3g,
<1g>
救治经验总结(急诊视角)
早期识别关键点
发热+鼠接触史→立即查尿常规(蛋白尿+++)、异淋比例
"热退后症状加重"是进入休克期的预警信号
液体管理教训
发热期:避免过量输注葡萄糖液(加重低渗),首选平衡盐
休克期:胶晶交替,监测HCT(维持30~35%)防肺水肿
抗病毒时机
发病72小时内用利巴韦林可降低病毒载量,超过5天无效
多脏器保护
少尿期慎用肾毒性药物(如NSAIDs、氨基糖苷类)
高血压患者休克纠正后需重启降压药(如CCB类)
权威依据
抗病毒方案、分期治疗参考《流行性出血热诊疗指南》(2025)
流行病学数据、透析指征、预防策略引自《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》(2021)
重症管理结合CDC病毒性出血热黄皮书(2024)关于汉坦病毒休克的支持治疗原则
标签: 流行性出血热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