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脏破裂的循环维持策略及胸外按压可行性分析
基于2025年最新指南的循证决策依据
心脏破裂与心包填塞的病理生理关键点
致命三联征
AMI后心室游离壁破裂
→ 心包积血
→ 心脏压塞
→ 心室舒张受限
→ 心输出量骤降
→ 电机械分离(EMD)
循环崩溃机制
心包内压急剧升高(>15mmHg)
→ 心室充盈受阻
→ 每搏量↓
→ 冠脉灌注压↓
→ 恶性循环
胸外按压的风险
按压增加心室内压
→ 可能扩大破裂口
→ 加速心包积血
→ 加重填塞
核心矛盾:循环恢复依赖心包减压,而非强制灌注
维持循环灌注的核心措施(分阶段策略)
阶段1:心包穿刺前——紧急循环支持
措施 | 操作要点 | 指南依据 |
---|---|---|
避免胸外按压 | ❌ EMD型心脏骤停时禁止按压(2025 AHA指南强调:按压加速出血) | 2025 AHA CPR指南 |
药物升压+容量管理 | ✔️ 联用去甲肾上腺素(0.1-0.5μg/kg/min)+血管加压素(0.03U/min),维持MAP≥65mmHg ✔️ 限制晶体液(<500ml)<>,避免增加心包压;胶体液(羟乙基淀粉)慎用 | 2025 ACS指南 |
气道与呼吸支持 | ✔️ 紧急气管插管,小潮气量通气(6-8ml/kg),避免正压通气加重心脏受压 | 心源性休克管理共识 |
阶段2:心包穿刺——解除填塞的关键
指征
1 2025 ESC指南:心脏压塞伴血流动力学崩溃(收缩压
<90mmhg)或心脏骤停时,心包穿刺为I类推荐2 操作目标:引流≥20ml积血即可部分恢复循环,留置导管持续引流
操作要点
1 超声引导下剑突下途径(床旁FAST超声确认积液深度≥2cm)
2 穿刺后自体血回输(无污染时),同步纠正凝血障碍(输注血小板、FFP)
阶段3:穿刺后过渡——机械循环辅助
技术 | 适用场景 | 作用机制 |
---|---|---|
IABP | 心源性休克(SCAI分期C-D期),收缩压70-90mmHg(IIa类推荐) | 增加舒张期冠脉灌注,降低后负荷 |
VA-ECMO | 顽固性休克(乳酸>5mmol/L)或穿刺后循环未稳(I类推荐) | 提供全心肺支持,为手术创造时间窗 |
注:ECMO启动需在穿刺后仍无法维持循环时使用,避免延迟手术
胸外按压的可行性:最新指南明确禁忌
2025 AHA CPR指南
1 绝对禁忌:心脏骤停由心脏破裂致心包填塞引起时,胸外按压可能扩大裂口、加速出血,优先心包穿刺而非CPR
2 替代策略:若为室颤(VF)或无脉室速(VT),可除颤1次(双相波200J),但需在穿刺后立即进行
2025 ACS指南
1 对疑似心脏破裂者,避免任何增加心室内压的操作(包括按压、咳嗽、用力通气)
综合救治流程(基于多指南整合)
作为急诊医师的实战要点
快速识别EMD
心脏骤停伴电活动但无脉搏+颈静脉怒张,高度提示心脏破裂
穿刺优先于CPR
从识别到穿刺完成力争≤10分钟,同步呼叫心外科团队
手术时机
确诊后24小时内手术修补破裂口(每延迟1小时,死亡率增加7%)
预防再破裂
术后控制收缩压(<120mmhg),β阻滞剂(美托洛尔)降低心室壁应力<>
权威依据:2025 ACS指南强调:心脏破裂生存链 = 诊断(超声)→ 减压(穿刺)→ 转运(ECMO)→ 手术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