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革热诊疗与防控指南(2025年更新)
基于《登革热诊疗方案(2024年版)》、《登革热防控方案(2025年版)》及《中国登革热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(2025年更新)》
登革热概述
登革病毒(DENV)为黄病毒属,含4种血清型(DENV-1~4)。我国以DENV-1、2型为主,经白纹伊蚊/埃及伊蚊叮咬传播,不会人际直接传播。
1 病因与发病机制
病原学特征
登革病毒(DENV)为黄病毒属
含4种血清型(DENV-1~4)
我国以DENV-1、2型为主
重症机制
抗体依赖增强效应(ADE):二次感染异型病毒时,非中和抗体增强病毒侵入
血管通透性增加: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→血管渗漏→休克/出血
2 临床表现与分期
急性发热期 病程1~7天
发热:39℃以上,70%呈"双峰热"
疼痛三联征:头痛、眶后痛、骨关节痛
皮疹:四肢针尖样出血点或"皮岛样红斑"
出血倾向:发生率>30%
极期 病程4~8天
预警征象
持续呕吐、腹痛拒按、HCT↑伴PLT↓(<100×10⁹>
重症表现
休克:脉压
<20mmhg,肢冷、尿量<0.5ml>严重出血:PLT
<50×10⁹>
恢复期 病程≥7天
症状逐渐消退
乏力可持续数月
重症高危因素
高龄、基础疾病(糖尿病/肝硬化)、二次感染异型病毒者重症风险显著增加,休克未纠正者病死率>20%。
3 诊断标准
疑似病例标准
疫区暴露史 + 发热 + 以下≥2项:
头痛/骨痛
皮疹
出血倾向
白细胞减少
确诊标准
满足任一项:
病原学检测
NS1抗原阳性(发病1~5天敏感性>90%)
RT-PCR阳性
血清学检测
IgM抗体阳性(病程≥5天)
双份血清IgG滴度4倍升高
重症标准
符合任一项:
休克(收缩压
<90mmhg)<>严重出血(如颅内出血)
AST/ALT>1000 U/L
4 治疗方案
核心原则
无特效抗病毒药,以支持治疗为主,精准补液是关键。
补液管理(50kg患者示例)
| 类型 | 方案 |
|---|---|
| 口服补液 | WHO低渗ORS液 50~70ml/kg/d(即2500~3500ml/d),分次服 |
| 静脉补液 | 溶媒:等渗晶体液(生理盐水/林格液),禁用低渗糖水(加重水肿) 速度:维持期2~3ml/kg/h(100~150ml/h) |
| 休克复苏 | 首剂:生理盐水500~1000ml(10~20ml/kg)30分钟内快速输注(微泵≥1000ml/h) 后续调整:根据血压、尿量调整(目标尿量≥0.5ml/kg/h) |
对症药物
退热镇痛
对乙酰氨基酚500mg口服(每日≤4次)
止血治疗
维生素K1 10mg + 生理盐水10ml 静注(每日1次)
氨甲环酸0.5~1g + 5%葡萄糖100ml(30分钟输完),仅限纤溶亢进(如DIC)
胶体液应用
HCT升高>20%时,羟乙基淀粉(6%)250ml静滴,输后HCT未降则停用
重症特殊处理
难治性休克:多巴胺5~10μg/kg/min微泵维持
血小板输注:仅限活动性出血或术前(PLT
<50×10⁹>
5 鉴别诊断
| 疾病 | 关键鉴别点 |
|---|---|
| 流感 | 无皮疹/出血,呼吸道症状突出,NS1抗原阴性 |
| 基孔肯雅热 | 关节痛更剧烈且持久,无血小板减少 |
| 肾综合征出血热 | 急性肾损伤(少尿、蛋白尿),鼠类接触史 |
| 败血症 | 血培养阳性,PCT显著升高,多无血小板减少 |
6 典型病例分析(50kg成年患者)
病例资料
基本信息
男,45岁,广东佛山人(Ⅰ类高风险区),建筑工人
既往史
高血压5年(氨氯地平5mg/d控制良好),无登革热感染史
主诉
高热3天,皮疹、牙龈出血1天
现病史
3天前突发寒战、体温39.8℃,伴头痛、全身骨痛
1天前双上肢出现针尖样出血点,牙龈渗血,呕吐咖啡色物2次
尿量24小时约400ml(
<0.5ml>
诊治经过
急诊评估(病程第4天)
查体
BP 85/50mmHg,P 120次/分,肢端湿冷。束臂试验阳性,腹部压痛(+)
实验室
PLT 32×10⁹/L,HCT 48%(基线35%),ALT 180U/L,AST 300U/L,NS1抗原(+)
| 时间 | 干预措施 |
|---|---|
| 0~30分钟 | 生理盐水1000ml 微泵1000ml/h快速输注(休克复苏) |
| 30分钟后 | BP升至95/60mmHg,尿量30ml,续以生理盐水150ml/h维持 |
| 第5天 | PLT降至20×10⁹/L,HCT 50%:羟乙基淀粉250ml静滴(输后HCT 49%,未再使用) 对乙酰氨基酚500mg口服(q6h,体温>38.5℃时用) 维生素K1 10mg + 生理盐水10ml 静注(每日1次) |
| 第6天 | HCT降至42%,PLT升至55×10⁹/L,停静脉补液,改口服补液 |
转归
病程第8天症状缓解,第10天出院,无后遗症
救治经验总结(急诊科视角)
早期预警识别
持续呕吐+腹痛+血小板骤降(<50×10⁹>重症前兆,需立即扩容
精准补液管理
晶体液选择:等渗盐水(生理盐水)为基石,禁用含糖液
速度调控:休克首剂30分钟内输完,维持期严格监测HCT/尿量
用药关键点
退热仅用对乙酰氨基酚,布洛芬致出血风险明确
氨甲环酸仅限DIC,滥用增加血栓风险
特殊人群管理
高血压患者休克纠正后需恢复降压药(如氨氯地平),避免血压反跳
7 参考文献
《登革热诊疗方案(2024年版)》(国家卫健委)
《登革热防控方案(2025年版)》(国家疾控局、卫健委)
《中国登革热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》(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,2025年更新)
注:病例设计基于指南推荐方案,突出急诊科关注的休克复苏速度、液体选择及重症预警指标,符合2025年最新循证依据。
标签: 登革热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