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呼吸道感染(URTI)系统解析与急诊病例示例
基于最新中外临床实践指南的专业解读
一、上呼吸道感染(URTI)系统解析
病因机制
病原体分布
病毒(70%~80%):鼻病毒(50%)、冠状病毒、流感/副流感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、腺病毒等。
细菌(20%~30%):主要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,其次为肺炎链球菌、流感嗜血杆菌。
诱发因素
受凉、淋雨、疲劳致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,病原体(常驻或外源)趁机繁殖。
病理机制
病毒侵入鼻咽上皮细胞→局部炎症反应→黏膜充血水肿、分泌物增多→鼻塞/流涕/咽痛;部分病毒(如鼻病毒RV-C)可直接损伤气道上皮。
临床表现
普通感冒
鼻部卡他症状:喷嚏、鼻塞、清涕(2~3日后变稠)
低热/头痛轻微,咽干痒、声嘶,病程5~7天
病毒性咽炎/喉炎
咽炎:咽痒/灼热感为主,咽痛轻(吞咽痛提示链球菌感染)
喉炎:声嘶、犬吠样咳、喉喘鸣(儿童警惕窒息)
疱疹性咽峡炎
高热、咽痛,咽部灰白疱疹/溃疡(柯萨奇病毒A型)
细菌性扁桃体炎
高热(>39℃)、咽痛剧烈,扁桃体脓苔、颌下淋巴结肿痛
诊断标准
临床诊断
(无需常规病原学检测):
必备:急性起病的鼻塞/流涕/咽痛/声嘶任一症状
支持:发热、颌下淋巴结肿痛、扁桃体脓苔
辅助检查
血常规:病毒→白细胞正常/↓、淋巴细胞↑;细菌→白细胞↑、中性粒细胞↑核左移
影像/病原检测:仅需排除肺炎(胸片)或鉴别流感(咽拭子)时使用
治疗方案
遵循"对症为主、避免滥用抗菌药物"原则(2023指南强调)
一般治疗
休息、多饮水、空气流通
对症药物(根据症状选择)
症状 | 推荐药物及用法(50kg成人)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
发热/肌痛 | 对乙酰氨基酚500mg q6h prn(≤3天) | 避免超量(肝毒性) |
鼻塞 | 伪麻黄碱60mg q8h | 高血压慎用 |
流涕/喷嚏 | 氯雷他定10mg qd | 嗜睡副作用 |
咳嗽 | 右美沙芬15mg q6h prn | 痰多者禁用 |
抗病原治疗
抗病毒:普通感冒无需常规使用;流感需48h内用奥司他韦(75mg bid×5天)
抗菌药:仅限细菌感染证据(脓苔+高热+中性粒细胞↑):
首选青霉素V钾 500mg qid×10天,或阿莫西林1g tid×10天
青霉素过敏:阿奇霉素500mg qd×3天
鉴别诊断
需排除以下疾病:
过敏性鼻炎
脱离过敏原后症状速缓、无发热、清水涕量多
流感
高热(>39℃)、全身酸痛显著,流行病学史+咽拭子确诊
传染病前驱期(麻疹/流脑等)
特征性皮疹、脑膜刺激征、疫区接触史
COVID-19
味嗅觉丧失、呼吸困难,抗原/PCR检测鉴别
二、急诊病例示例(基于指南的规范化诊疗)
病例资料
基本信息
男,32岁,办公室职员
主诉
咽痛、发热2天,加重伴声嘶1天
既往史
体健,无慢性病,青霉素过敏(皮疹)
现病史
2天前受凉后咽干痒,次日咽痛加剧伴吞咽困难,体温38.9℃,自服"感冒灵"无效。1天前出现声嘶、咳嗽少痰,无喘息/胸痛
查体
T 39.2℃,P 98次/分,R 20次/分,BP 125/80mmHg
扁桃体Ⅱ度肿大,表面覆黄色脓苔,颌下淋巴结触痛(+)
双肺呼吸音清,无湿啰音
辅助检查
血常规:WBC 14.2×10⁹/L↑,N 89%↑,L 8%↓
胸片:双肺纹理清晰,无渗出
诊治经过
诊断
细菌性扁桃体炎(A组链球菌感染可能性大)
依据:高热+脓苔+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
治疗
液体复苏
生理盐水500ml ivgtt(输注时间>1h)纠正脱水
退热镇痛
对乙酰氨基酚 0.5g po prn(24h内≤4次)
抗菌治疗(青霉素过敏)
阿奇霉素 500mg + 5%葡萄糖250ml ivgtt qd(输注时间>1h)×3天
咽喉消肿
地塞米松5mg iv st(单次缓解气道水肿)
转归
24h后体温降至37.8℃,咽痛减轻。3日后改口服阿奇霉素500mg qd×2天,总疗程5天痊愈
救治经验总结(急诊要点)
快速鉴别重症
脓苔+WBC↑→细菌感染;声嘶+喘鸣→警惕喉梗阻(需留观)
精准抗感染
青霉素为首选,但需详细询问过敏史;阿奇霉素覆盖链球菌/嗜血杆菌,且日剂单次使用便捷
避免过度输液
无脱水/进食障碍者优先口服补液,需静脉给药时控制盐水用量(≤500ml/24h)
激素使用原则
仅限严重咽肿/喉炎单次使用,避免掩盖病情进展
标签: 上呼吸道感染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