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油中毒系统综述及危重抢救病例分析
基于GBZ 27—2024《职业性汽油中毒诊断标准》及国际最新指南
汽油中毒系统综述
概述
汽油主要成分为 C4~C11烷烃、烯烃、芳香烃,添加剂含有机金属化合物等。
主要暴露途径
呼吸道吸入蒸气为主 (90%)
皮肤接触或误服
急性中毒多见于短期高浓度吸入,慢性中毒与长期低剂量暴露相关。
毒性机制
脂质溶解性:破坏神经细胞膜完整性,抑制中枢神经系统(CNS)
代谢产物:苯系物代谢为酚类,诱发氧化应激及骨髓抑制(慢性暴露)
吸入性肺炎:汽油直接损伤肺泡表面活性物质,致肺水肿、低氧血症
临床表现
急性中毒
轻度
头晕、恶心、步态不稳、情绪异常(哭笑无常)
中度
意识障碍、癫痫发作、吸入性肺炎(胸痛、咳粉红色泡沫痰)
重度
昏迷、肺水肿、脑疝、猝死(GBZ 78标准)
慢性中毒
周围神经损害
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、肌力↓(如四肢肌力4级)
CNS损害
认知障碍、小脑共济失调(GBZ/T 247标准)
诊断标准 (GBZ 27—2024核心更新)
急性中毒诊断分级
| 分级 | 诊断依据 |
|---|---|
| 轻度 | 头痛+情绪异常/轻度意识障碍/急性气管-支气管炎 |
| 中度 | 中度意识障碍/癫痫发作/吸入性肺炎 |
| 重度 | 昏迷/精神症状/肺水肿/猝死 |
慢性中毒诊断
需≥3个月暴露史,依据神经肌电图(如运动神经传导速度↓30%)。
治疗方案
急救措施
脱离暴露:转移至空气清新区,脱除污染衣物,皮肤用肥皂水清洗≥15分钟。
呼吸支持:吸入性肺炎者高流量吸氧(FiO₂ 50%),机械通气(PEEP 5–10cmH₂O)。
误服处理:禁用催吐!予液体石蜡口服(成人200ml,儿童50ml)吸附汽油。
药物方案
癫痫控制
咪达唑仑0.1mg/kg静注(50kg患者予5mg),后续0.05mg/kg/h泵注。
脑水肿
20%甘露醇125ml 30分钟内静滴,q6–8h。
激素治疗
甲泼尼龙80mg(1.6mg/kg)+生理盐水100ml静滴(减轻肺水肿)。
预后
急性重度中毒
病死率15%~20%,幸存者常遗留认知障碍。
慢性中毒
周围神经病变可迁延1~3年,肌电图恢复滞后临床6个月。
危重抢救病例分析
病例资料
检修油罐时未佩戴防护装备,吸入高浓度汽油蒸气后突发晕倒,伴强直阵挛发作。
现场SpO₂ 70%,予球囊面罩通气后送医。
诊治经过
初始抢救(急诊科)
气道管理:气管插管接呼吸机(FiO₂ 100%,PEEP 10cmH₂O)。
抗癫痫:咪达唑仑5mg静注,继以2.5mg/h泵注。
液体复苏:生理盐水500ml/h×2小时(目标CVP 8–12cmH₂O)。
病因治疗
吸附毒物:经胃管注入液体石蜡200ml(夹闭30分钟后引流)。
肺水肿处理:
甲泼尼龙80mg + 生理盐水100ml静滴(输注时间>30分钟)。
呋塞米40mg静注。
器官支持
血液净化:中毒后4小时行CVVH(置换剂量35ml/kg/h)。
脑保护:20%甘露醇125ml静滴q8h(输注时间15–20分钟)。
转归
24小时后意识转清(GCS 15分),72小时脱机。
出院时遗留轻度记忆力减退,1月后随访恢复。
救治经验总结
早期去污是关键
液体石蜡减少胃肠吸收(优于活性炭),皮肤清洗需彻底。
呼吸支持策略
低PEEP(<12cmH₂O)避免气压伤,FiO₂阶梯式下调(每2小时降10%)。
神经系统保护
咪达唑仑控制癫痫优于苯巴比妥(呼吸抑制风险低)。
并发症预防
激素早期使用降低肺纤维化风险(甲泼尼龙≤120mg/日)。
标签: 汽油中毒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