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染性休克医学综述(2025)
病理生理、诊断与循证治疗进展
引言与流行病学
感染性休克(Septic Shock)是脓毒症(Sepsis)的严重阶段,以持续性低血压(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≥65 mmHg且血清乳酸>2 mmol/L)和组织灌注障碍为特征。
流行病学数据
全球每年约4890万脓毒症病例
1100万死亡,占全球总死亡20%
ICU主要死因
当前挑战
病死率高达35-50%
COVID-19大流行增加负担
多重耐药菌(MDR)感染治疗难度上升
病理生理机制核心环节
免疫失调
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(PAMPs)激活免疫细胞,释放过量细胞因子(TNF-α, IL-1, IL-6),导致"细胞因子风暴"及后续免疫麻痹。
凝血功能障碍
组织因子激活引发凝血级联反应,抗凝机制(如蛋白C通路)抑制,微血栓形成导致器官缺血。
血流动力学紊乱
分布性休克:血管舒张因子(NO)增加→外周阻力降低
心肌抑制:炎症介质直接抑制心肌收缩
毛细血管渗漏:内皮损伤→有效循环血量不足
诊断标准
基于Sepsis-3定义及SSC指南2023更新
| 诊断阶段 | 核心标准 |
|---|---|
| 脓毒症 (Sepsis) | 感染 + SOFA评分≥2分(提示器官功能障碍) |
| 感染性休克 | 脓毒症 + 充分容量复苏后仍需升压药维持MAP≥65mmHg + 乳酸>2mmol/L |
急诊快速筛查工具
qSOFA(呼吸≥22次/分、意识改变、收缩压≤100 mmHg),满足≥2项需高度警惕。
治疗策略
基于SSC指南的急诊"6小时集束化治疗"初始复苏与血流动力学管理
液体复苏
1 首剂30mL/kg晶体液(如生理盐水)3-6h内快速输注
2 目标导向:MAP≥65 mmHg,尿量>0.5 mL/kg/h,乳酸下降≥10%/h
3 争议:近期研究支持"允许性低血压"(MAP 45-70 mmHg)可降低房颤风险与死亡率,尤其老年患者
血管活性药物
1 一线药物:去甲肾上腺素(0.05–3 μg/kg/min)
2 二线:肾上腺素(联用或替代)或血管加压素(0.03 U/min)
3 避免多巴胺(致心律失常风险)
抗感染治疗:时间窗与策略
| 关键原则 | 具体方案 |
|---|---|
| 1h内启动抗菌药物 | 覆盖所有可疑病原体(细菌/真菌/病毒) |
| 病原学诊断前置 | 血培养(至少2套)不延误抗菌治疗 |
| 经验性方案选择 | 结合本地耐药谱:如MRSA高危者选万古霉素,MDR革兰阴性菌选双β-内酰胺类 |
| 降阶梯治疗 | 48–72h后根据药敏缩窄谱,疗程7–10天(复杂感染延长) |
辅助治疗与器官支持
糖皮质激素
1 适用:充分液体复苏+去甲肾上腺素>0.25 μg/kg/min ≥4h仍休克
2 方案:氢化可的松200–400 mg/d,休克缓解后渐停
呼吸支持
1 ARDS患者:小潮气量通气(6 mL/kg)+ 平台压≤30 cmH₂O
2 轻中度低氧:高流量鼻导管氧疗优于无创通气
肾脏替代治疗(RRT)
仅限明确指征(高钾血症、顽固酸中毒、容量过负荷),非AKI即启动
血糖控制
目标7.9–10.0 mmol/L(避免严格控糖致低血糖)
争议领域与新兴干预措施
血流动力学目标优化
MAP目标个体化(慢性高血压患者需更高MAP)
微循环导向复苏(如舌下微循环监测)
免疫调节治疗
中药活性成分:大黄素抑制BCL-10/MALT1/NF-κB通路,减轻炎症风暴
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如PD-1抗体)治疗脓毒症免疫麻痹(临床试验阶段)
代谢干预
ω-3脂肪酸:调节脂质介质,降低氧化应激,改善免疫功能
目标温度管理:无发热者升温至37.5–38.3°C可能降低28天死亡率
预后与预防
高危人群
老年人
免疫抑制
慢性病(肝/肾衰)
ICU住院患者
预防核心
院内:手卫生、导管管理、耐药菌筛查
社区:疫苗接种(流感/肺炎链球菌)、安全注射用水、感染早期就医
长期负担
幸存者常遗留功能障碍(认知/运动),需多学科康复
总结与未来方向
感染性休克救治需急诊科主导的快速闭环管理:1h内识别并启动抗感染+血流动力学复苏。核心进展包括允许性低血压策略、个体化抗菌方案、免疫代谢干预。
未来研究方向:
生物标志物指导的分层治疗
(如细胞因子谱、代谢组学)
精准免疫重编程技术
(如CAR-T调节炎症网络)
人工智能驱动的实时预后预测模型
临床启示
急诊医师应在"黄金1小时"内完成"4步处置"——快速qSOFA筛查、血培养+广谱抗菌药物、30mL/kg晶体液冲击、去甲肾上腺素准备。
参考文献
(精选指南与核心文献)
Rhodes A, et al.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Guidelines 2023. Crit Care Med. 2023 (更新中,部分要点见)
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. 《中国急诊脓毒性休克临床实践指南》.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. 2023
Fleischmann-Struzek C, et al. Global burden of sepsis. Lancet. 2024;
WHO. Sepsis Fact Sheet. 2024
Cao Q, et al. Expert Consensus on Secondary Infections Following Influenza. 2025
脓毒症代谢组学研究. Nutr J. 2025 (引自)
本综述整合近2年指南更新,尤其纳入2025年流感继发感染共识中脓毒症管理新视角,并强调急诊科"时间窗"管理的实操要点。建议结合SSC指南(待2023版全文发布)和本地耐药谱持续更新实践。
标签: 感染性休克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