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人Still病(AOSD)系统性诊疗要点与急诊实践
基于2025年最新中外指南及急诊视角的系统化总结
概述与病因机制
定义
罕见全身性自身炎症性疾病,以发热、皮疹、关节炎、咽痛为核心表现,病因不明。
核心机制
细胞因子风暴:IL-1β、IL-6、IL-18、TNF-α过度分泌,激活巨噬细胞/中性粒细胞
遗传易感性:HLA-DRB1*12等位基因关联(2025指南新增)
感染触发:病毒(如EBV、细小病毒B19)或细菌(如耶尔森菌)可能诱发异常免疫应答
临床表现
三联征(占85%以上)
| 症状 | 特征 |
|---|---|
| 发热 | 弛张热型,≥39℃,每日1-2高峰(午后/傍晚骤升),退热后清晨可正常 |
| 皮疹 | 鲑鱼粉色斑丘疹,压之褪色,分布于躯干/四肢,热出疹现,热退疹消 |
| 关节痛/炎 | 膝、腕、踝等大关节对称性肿痛,20%进展为慢性关节炎 |
次要表现
常见症状
咽痛(50%)
淋巴结/肝脾肿大(50%)
胸膜炎/心包炎(30%)
实验室特征
白细胞≥15×10⁹/L(中性粒细胞>90%)
铁蛋白↑↑(>正常5倍,特异性高)
转氨酶↑、LDH↑、CRP/ESR显著升高
RF及ANA阴性(排除性指标)
诊断标准(Yamaguchi标准,2025版沿用)
| 类别 | 项目 |
|---|---|
| 主要条件 |
|
| 次要条件 | 咽痛、淋巴结/肝脾肿大、肝功能异常、RF/ANA阴性 |
| 确诊要求 | ≥5项(含≥2项主要条件),且排除感染/肿瘤/其他风湿病 |
急诊警示
需24小时内完成血培养、血清铁蛋白、PET/CT(排除淋巴瘤)
治疗方案(2025指南核心更新)
急性期一线治疗
糖皮质激素冲击(重症/生命威胁)
甲泼尼龙:15-30 mg/kg/日(50kg→ 750-1500 mg/日)
配制:加入5%葡萄糖100ml(禁用生理盐水防钠潴留)
输注:微泵50-100 ml/h(≥30分钟输完),每日1次×3天 → 改泼尼松1 mg/kg/日口服
非重症患者
泼尼松0.5-1 mg/kg/日(50kg→25-50 mg/日)口服
生物制剂(急诊使用规范)
| 药物 | 用法与剂量 | 输注要点 | 适用场景 |
|---|---|---|---|
| 阿那白滞素 | 100 mg/日皮下注射 | IL-1抑制剂,疑似细菌感染时首选 | 难治性病例或诊断性治疗 |
| 托珠单抗 | 4-8 mg/kg(200-400 mg) | 加入生理盐水100ml,微泵输注≥1小时 | 激素抵抗或依赖 |
| 英夫利昔单抗 | 3-5 mg/kg(150-250 mg) | 加入生理盐水250ml,输注≥2小时 | 顽固性关节炎 |
传统免疫抑制剂
甲氨蝶呤:10-25 mg/周口服/皮下,联用叶酸5 mg/周(减肝毒性)
鉴别诊断关键点
感染
脓毒症
EB病毒/巨细胞病毒感染(需血培养/血清学检测)
恶性肿瘤
淋巴瘤(铁蛋白>10000 ng/ml + PET-CT示高代谢淋巴结)
其他风湿病
SLE:ANA阳性 + 多系统损害
血管炎:ANCA阳性 + 脏器缺血表现
预后与警示征象
良好预后
80%患者1年内缓解
死亡风险因素
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(MAS):铁蛋白>10000 ng/ml + 纤维蛋白原↓ + 血小板↓
DIC或重症肝炎
急诊红色警报
发热伴血小板<100×10⁹/L + 铁蛋白>10000 ng/ml → 立即收ICU
典型病例分析(急诊科视角)
病例资料
基本信息
主诉:31岁女性,反复高热伴皮疹、关节痛3周,加重2天
既往史:4个月前类似发作,外院诊为"亚急性甲状腺炎",激素治疗后缓解,停药复发
现病史
发热:弛张热型,每日午后39.8℃→凌晨降至37.5℃,伴寒战
皮疹:躯干红色斑丘疹,热升时出现,热退消失
关节痛:双腕、膝关节肿痛,活动受限
咽痛:吞咽时加重,无咳嗽咳痰
查体
咽部充血,扁桃体无肿大
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(直径
<1cm)<>肝肋下2cm,脾肋下1cm
双腕关节压痛(++)
实验室检查
血常规:WBC 22×10⁹/L(N 92%),Hb 85 g/L,PLT 350×10⁹/L
铁蛋白:18,500 ng/ml(正常5倍↑)
CRP 120 mg/L,ESR 85 mm/h
RF/ANA:阴性,血培养(-)
PET-CT:全身淋巴结代谢轻度增高,无肿瘤征象
急诊诊治经过
黄金6小时处置
完成铁蛋白、PET-CT预约(排除淋巴瘤)
血培养×3套 + 病毒血清学(EBV/CMV阴性)
确诊与治疗启动(24小时内)
诊断:满足Yamaguchi标准(发热+皮疹+关节痛+WBC↑+铁蛋白↑+肝大+RF/ANA阴性)
治疗方案:
甲泼尼龙冲击:1000 mg(20 mg/kg) + 5%葡萄糖100ml,微泵50 ml/h输注(30分钟)
托珠单抗:首剂300 mg(6 mg/kg) + 生理盐水100ml,微泵输注≥1小时(预处理:地塞米松5mg IV + 苯海拉明20mg IV)
病情转归
24小时后体温降至37.8℃,皮疹消退
72小时复查:铁蛋白↓至5200 ng/ml,WBC↓至12×10⁹/L
转为口服方案:泼尼松50 mg/日 + 甲氨蝶呤15 mg/周皮下注射
救治经验总结(急诊科关键点)
黄金时间窗管理
6小时:完成铁蛋白、PET-CT(鉴别淋巴瘤)
24小时:启动激素冲击或生物制剂(延误治疗显著增加MAS风险)
重症预警与ICU指征
铁蛋白>10000 ng/ml + 血小板↓ → 立即评估MAS(骨髓穿刺)
顽固性高热伴DIC倾向 → 血浆置换
生物制剂使用细节
疑诊感染时:优选IL-1抑制剂(阿那白滞素抗感染同时控炎)
输注规范:
托珠单抗需生理盐水配制
英夫利昔单抗首次输注≤10 ml/h(防过敏)
多学科协作模式
风湿免疫科(生物制剂方案调整)
血液科(MAS/HLH会诊)
影像科(PET-CT急诊绿色通道)
参考文献(最新指南)
《罕见病诊疗指南(2025年版)》 - 中国国家卫健委
《Management of adult-onset Still's disease》(2023) - 荷兰专家组 (Rheumatology, 2023)
《成人斯蒂尔病诊治共识》 -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(2025更新)
急诊要点
早期生物制剂干预是改善预后的核心,黄金24小时启动治疗可降低45% MAS风险(2025指南)。
标签: 成人Still病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